蜗牛牙齿有25600颗。
蜗牛(学名:Fruticicolidae),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动物,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,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。蜗牛有甲壳,形状像小螺,颜色多样化,头有四个触角,走动时头伸出,受惊时则头尾一起缩进甲壳中,取食植物,产卵于土中或者树上。
其喜欢在阴暗潮湿、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,昼伏夜出,最怕阳光直射,对环境反应敏感,世界各地广布。蜗牛不仅会夏眠,冬天还会冬眠。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眼、口、足、壳、触角等部分,身背螺旋形的贝壳,其形,颜色大小不一。
它们的贝壳有宝塔形、陀螺形、圆锥形、球形、烟斗形等等。现国内养殖的白玉蜗牛、盖罩大蜗牛、散大蜗牛、亮大蜗牛、褐云玛瑙蜗牛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。蜗牛的眼睛长在头部的后一对触角上。
生活习性
蜗牛喜欢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、产卵、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,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。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。喜潮湿怕水淹。在潮湿的夜间,并投入湿漉的食料,蜗牛的食欲活跃。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。
蜗牛的牙齿最多有25600颗。
蜗牛的牙齿有25600颗,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生物,蜗牛的牙齿并不是像其他动物一样的立体牙齿。蜗牛的牙齿在吃东西的时候,是磨碎食物再吞的,并不会用牙齿去嚼食物。蜗牛的牙齿很多,都分布在舌头上面,所以又被称为“齿舌”。
蜗牛有自食生存的特性。小蜗牛刚被孵化出来,就能凭着自己的牙齿去吃食物了。蜗牛的食物范围很广,主要是各种蔬菜、瓜果皮、还有一些农作的叶、茎、芽、花等。
蜗牛的生活习性
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、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。
蜗牛昼伏夜出,最怕阳光直射,对环境反应敏感,最适合环境:温度16-30℃(23-30℃时,生长发育最快);空气湿度60%-90%;饲养土湿度40%左右。
蜗牛喜欢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、产卵、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,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。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。喜潮湿怕水淹。在潮湿的夜间,并投入湿漉的食料,蜗牛的食欲活跃。